糖心Vlog

您的位置: 糖心Vlog» 公告及下载» 糖心Vlog新闻

糖心Vlog新闻

第39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北京邀请赛在我校成功举办

  时间:2014-05-19  浏览:

由我校教务处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处共同承办的第39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邀请赛于2014年5月16日-5月18日在我校举行。此次比赛是我校第一次承办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事。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在内的来自全国84所著名高校的154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参赛队员和教练超过500人。

5月16日下午,由我院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迎接了来自各个高校的代表队。5月17日下午1点在敬文讲堂举行了大赛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区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周维民教授、教务处处长郑国民老师、党委宣传部部长方增泉老师、教练代表北京邮电大学房鸣老师。学院院长周明全教授、副院长孙波教授及学院相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学玉老师主持。

开幕式上,教务处处长郑国民老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表达了学校对参赛选手以及教练的热烈欢迎。周明全院长指出,此次竞赛旨在提高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教学思路不谋而合。周院长强调,学院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实用化、个性化”的高素质IT人才,为中国IT教育和信息产业发展做出贡献。随后,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参赛选手董适、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房鸣教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赵力同学和于晓航同学分别代表参赛队员、教练、裁判和志愿者发言,并对大赛寄予了美好祝福。下午2:30在教八楼机房举行了热身赛。

从18日上午9点到下午2点,此届ACM比赛正式开始,各个学校的顶尖人才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到场的参赛队包括十几只final队,每年只有十几支final队,final队是即将参加世界级总决赛的队伍,在每个赛区都是名列前五,因此此次比赛的参赛队员的水平要高于任何一场区域赛。其中以清华的final队,北大的final队,浙大的final队为代表的十几支final队更是给比赛带来了更多的悬念。最后一小时裁判封榜,比赛更是进入白热化,清华、浙大同过8题,北大7题紧随其后,悬念一直留到比赛结束。最后,清华大学的NowOrNever队凭借罚时优势夺得冠军,浙江大学的eternal reality队获得亚军,复旦大学的Angstrom队获得季军。

18日下午4点,大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学生活动中心圆满举行。教务处副处长李艳玲老师、学院副院长孙波老师及学院相关领导参加了闭幕式。闭幕式上公布了荣获此次大赛金、银、铜牌,拼搏奖、最快解题奖和冠、亚、季军的学校和代表队,并给大家颁奖。至此第39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邀请赛圆满结束。

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长期以来,学校给予 ACM 校队大力支持,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条件,使得 ACM 校队的水平稳步上升。学校 ACM 校队最初由罗运纶老师在 2002 年组建,2003 年由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冯速老师接任教练。经过教练和队员的多年努力,最终在 2005 年获得了两银三铜的成绩,结束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上从未获奖的历史。2007 年首次比赛就获得一金一铜,更是学校在该项赛事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从2007年至今每年都获得至少一枚金奖。2013年,学校在成都赛区更是夺得了队伍排名第3的好成绩,也圆了进入总决赛的梦想,第一次进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办的世界总决赛(今年大陆地区仅有16所学校获得了世界总决赛参赛资格),优异的成绩及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充分显示了我校ACM程序设计竞赛的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多年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科研竞赛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参与课外学术活动搭建“3+2+1”学术科技平台, 3就是建立三个竞赛培训团队,2是指通过建立两项制度使学生了解科研和技术,参与科研和技术。1是指一套平台的运行保障体系。从组织、制度和运行保障方面保证课外学术活动更好地开展。3个竞赛培训团队包括ACM程序设计校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队和机器人大赛培训队。这三个队都有专门的老师和学长指导训练,有很多经验和技巧,帮助学生参加学术竞赛获得好成绩。2项制度是指“班导师”制度和“导师学长制”。“班导师”制度已经实施一年。除了班主任外,每班配备一名班导师,班导师由教授担任。班导师主要负责班级学生科研、技术学习的兴趣引导和建议。“导师学长制”实施和完善已经有5年了。学院教师目前有7个科研团队,本科生从入学后2个月开始,选择加入导师团队,导师和研究生学长带领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帮助培养学生科研和技术能力,也能增加学生和学长、导师的交流。每个学生都属于一个科研团队,并拥有一个导师和一个学长。学校挑战杯,京师杯的作品常常是从导师团队的项目中提升出来的。为保障这个“3+2+1”平台的正常运转,我们配备了相应的硬件条件和激励机制。我们提供专门的ACM程序设计竞赛实验室、电子设计竞赛实验室、机器人培训实验室,还设立了专门的为本科生创新实验室,为参加国创项目等学生提供学习和参与科研、竞赛提供硬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