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新闻
我院北京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成功举行
2015年1月19日上午,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年会在科技楼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会议室举行。年会由科技处娄安如处长主持,我校董奇校长专程赴我院出席。本次年会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第4个年度,学术委员会主任潘云鹤院士、北京市科委董其超处长、实验室主任周明全教授、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戴国忠研究员、清华大学孙茂松教授、中科院计算所李锦涛研究员、北京文物局资料中心祁国庆研究员、历史学院耿向东研究员、信息学院武仲科教授等学术委员会委员与专家出席会议。
与会期间,董奇校长与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潘云鹤院士、实验室主任周明全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肯定了实验室工作,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与感谢。市科委董其超处长就实验室建设工作给与高度评价,并就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政策、北京市科技体制改革政策等作了进行重要发言,鼓励实验室进一步与北京发展建设相结合、服务于国家和北京市的科技与文化融合。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我校首批获批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也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重要科研平台。实验室致力于应用信息科技新技术解决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的问题,是信息技术和史学学科互相交叉、综合发展的前沿领域。重点实验室在2014年度,针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开展了国家重点文物古建遗址的批量数字化与展示、文化遗产时变真实感绘制、颅面形态学与面貌老化模拟、中华文化元素库建设、基于模型大数据的古建快速建模方法等方面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论文、出版专著,获得市级科技奖励,相关工作具有显著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年会期间,学术委员会认真听取了实验室发展报告、年度工作汇报,现场观看研究成果展示,并就实验室建设成果、实验室建设方向及下一年度的工作规划展开深入讨论。学术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实验室年度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步,展示的成果“令人震撼”;实验室下一年度的工作规划及目标合理,可有效推进后续建设;实验室所致力的核心研究方向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后续对北京市及全国的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专家们对实验室未来建设展开热烈讨论,并提出了三方面的重要建议:
(1)实验室研究可从图形学研究,走向大数据结合领域,将图形、图像文本、声音数据结合,创造更加精彩的成果,将文物与背后的人物、故事联系起来;
(2)发挥北师大优势,加大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力度,能够作出非常重要的进展;比如把虚拟现实与图形学的技术与历史学的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将虚拟现实与图形学考古应用建立在历史地理学基础上,将颅面形态学与人类研究、基因研究联系起来;
(3)实验室后续研究要和国家、北京重大战略规划结合。考虑利用数字化考古应用服务于丝绸之路中的文化联系、人类学联系;考虑研究工作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理清明清以后京津冀的关系与变化,把京津冀历史地理学与现有研究工作打通;
实验室主任周明全教授代表实验室表示,将认真领会把握专家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好重点实验室后续建设工作,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于北京市及京津冀一体化的文化科技创新。会后,与会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合影留念。

联系电话:010-58807943
邮编:10087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外大街19号电子楼

